打破家庭教育知识盲区 专注于家庭教育的研究

培养有弹性的孩子,未来才能走更远!

时间:2023-09-13

如今的一些新闻让我们揪心,不少孩子以自杀过早地结束生命......


而在家长圈中,流传着这样一句话“现在的孩子说不得、不敢说!


如果家长您也对号入座,要问自己一个问题: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如何?


抗挫折能力,即逆商,指一个人面对逆境时的挫折承受能力与反逆境的能力。


如果说智商决定孩子走多快,那逆商能决定孩子走多远,对孩子的未来至关重要。


01

为何要培养逆商?


我们都渴望孩子赢,但也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输。


心理学家Martin Seligman指出:“孩子要想成功,必须学会接受失败,感觉痛苦,然后不断努力,直至成功来临,每一个过程都不能回避。失败和痛苦是构成成功和喜悦最基本的元素。”


失败是成长的必经之路。渴求成功没有错,但凡事过犹不及。一旦对胜利的执念过了头,孩子就会变得输不起,从而导致一系列负面影响。


那些自杀的孩子里,高达45.5%是因承受不了学习上激烈的竞争与过重的压力。抗挫力的缺失,使我们的孩子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堪一击。

从小在表扬和赞美中长大的孩子,一旦遭遇风浪就可能承受不了。


其实,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,失败和不如意才是常态。培养一个有弹性的孩子,才是成就优秀的前提。父母们如何做?

02

如何培养有弹性的孩子





1、多给孩子鼓励而非表扬



为什么很多孩子抗挫折能力差?这跟孩子从小被众星捧月式地夸赞分不开。


可是,成长其实需要很多的养料,比如需要赞扬也需要适当的挫折。


来自一位网友的分享:


有个朋友,学习很优秀,一直考第一,甚至不知道失败是何滋味。

后来他考上了人民大学。可他一进去才发现自己实在太普通。才读了一个月就想着退学算了,因为他无法接受这个落差。

后来幸好有了转变。那个暑假,班主任给他介绍了一个项目。他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参加了。

可就是从那次开始,他把自己归零,接受失败,也接受平凡的自己。有了这个心态,他在后来的项目中反而坚持最久。



他说:“一个人一旦发现了自己是平凡的一份子时,那就会有不断学习的努力劲儿,而不再活在他人的赞美中,自我迷失。”


其实,父母的过度表扬容易让孩子形成心理定向:不管是否努力,我都是聪明的。其实,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


成长思维

斯坦福大学卡洛杜威克教授在研究中指出,通过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,一种允许其他可能性存在的、促进进步和问题解决的态度,孩子们提高了自己的能力,每天都能在更有挑战性的情况下有效的解决问题。


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,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,更容易寻求帮助,复原力更强,也就是更加坚毅。





2、教给孩子正确的输赢观



在节目《少年说》中,一位学生吐槽自己妈妈:

“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排名越高越好,可我的妈妈不这样觉得。”

“为什么别的家长都不断鼓励自己的孩子,而你却总是打压我的上进心呢?追求进步究竟有什么错?”

面对孩子的之一,这位妈妈给出了答案。原来,孩子从小要强,成绩好妈妈固然开心。可是有一次发现孩子在自己课桌上写了这么几个字:“第二就是落后”。于是妈妈开始警觉:孩子是不是太看重名次了?

于是,他让孩子不要执着于“第一名”,而是联名全家“拖”孩子后腿。

“生活中除了高考,还有诗和远方。”

“希望你注重整个当中的过程,看淡最后的得失。”

不禁为这位妈妈的远见和良苦用心叫好。

家长要学会帮孩子树立正确的输赢观。赢了之后,不大张旗鼓宣扬、强调。孩子因为“输”而感到失望、郁闷之时,家长要及时给孩子安慰和鼓励,“一次失败并不能证明什么,只要尽力参与,吸取经验教训,以后就更有成功的把握!”

如若孩子因输而耍赖,借此告诉孩子:任何事情有赢必有输,输不可怕,怕输才可怕。




3、学会用合适方式减压



当孩子纠结于自己眼前的困境时,不妨试试通过多种途径,帮助他们淡化这份痛苦。

这里推荐的方式是运动。汗水挥洒、精力适当、多巴胺分泌……一阵精疲力尽过后,再美美地睡上个懒觉,绝对神清气爽,烦恼也跟着烟消云散!

此外,平日里带孩子多开阔眼界、增长见识,也能帮助他们跳脱出琐事的困扰,成为更有格局和境界的人。

8a1a4ee031af2ffb32fe671f93998fd3

(图片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侵删)

孩子能力提升之后,底气会更足,面对困难自然也会更加笃定哦。

培养孩子的逆商,源于父母的接纳和孩子的自我接纳。因为这代表着我尊重你并且爱你。

我们要相信,孩子能像弹簧一样,具有绝地反击的本领。而每一次的困境,都能成为铺垫下次成功的弹跳板。父母无法陪伴孩子一辈子,那就趁早帮他们练就面对失败的本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