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的一些新闻让我们揪心,不少孩子以自杀过早地结束生命......
而在家长圈中,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“现在的孩子说不得、不敢说!”
如果家长您也对号入座,要问自己一个问题: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如何?
抗挫折能力,即逆商,指一个人面对逆境时的挫折承受能力与反逆境的能力。
如果说智商决定孩子走多快,那逆商能决定孩子走多远,对孩子的未来至关重要。
为何要培养逆商?
我们都渴望孩子赢,但也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输。
失败是成长的必经之路。渴求成功没有错,但凡事过犹不及。一旦对胜利的执念过了头,孩子就会变得输不起,从而导致一系列负面影响。
那些自杀的孩子里,高达45.5%是因承受不了学习上激烈的竞争与过重的压力。抗挫力的缺失,使我们的孩子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堪一击。
从小在表扬和赞美中长大的孩子,一旦遭遇风浪就可能承受不了。
其实,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,失败和不如意才是常态。培养一个有弹性的孩子,才是成就优秀的前提。父母们如何做?
如何培养有弹性的孩子
为什么很多孩子抗挫折能力差?这跟孩子从小被众星捧月式地夸赞分不开。
可是,成长其实需要很多的养料,比如需要赞扬也需要适当的挫折。
来自一位网友的分享:
他说:“一个人一旦发现了自己是平凡的一份子时,那就会有不断学习的努力劲儿,而不再活在他人的赞美中,自我迷失。”
其实,父母的过度表扬容易让孩子形成心理定向:不管是否努力,我都是聪明的。其实,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。
斯坦福大学卡洛杜威克教授在研究中指出,通过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,一种允许其他可能性存在的、促进进步和问题解决的态度,孩子们提高了自己的能力,每天都能在更有挑战性的情况下有效的解决问题。
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,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,更容易寻求帮助,复原力更强,也就是更加坚毅。
在节目《少年说》中,一位学生吐槽自己妈妈:
“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排名越高越好,可我的妈妈不这样觉得。”
“为什么别的家长都不断鼓励自己的孩子,而你却总是打压我的上进心呢?追求进步究竟有什么错?”
面对孩子的之一,这位妈妈给出了答案。原来,孩子从小要强,成绩好妈妈固然开心。可是有一次发现孩子在自己课桌上写了这么几个字:“第二就是落后”。于是妈妈开始警觉:孩子是不是太看重名次了?
于是,他让孩子不要执着于“第一名”,而是联名全家“拖”孩子后腿。
“生活中除了高考,还有诗和远方。”
“希望你注重整个当中的过程,看淡最后的得失。”
不禁为这位妈妈的远见和良苦用心叫好。
家长要学会帮孩子树立正确的输赢观。赢了之后,不大张旗鼓宣扬、强调。孩子因为“输”而感到失望、郁闷之时,家长要及时给孩子安慰和鼓励,“一次失败并不能证明什么,只要尽力参与,吸取经验教训,以后就更有成功的把握!”
如若孩子因输而耍赖,借此告诉孩子:任何事情有赢必有输,输不可怕,怕输才可怕。
当孩子纠结于自己眼前的困境时,不妨试试通过多种途径,帮助他们淡化这份痛苦。
这里推荐的方式是运动。汗水挥洒、精力适当、多巴胺分泌……一阵精疲力尽过后,再美美地睡上个懒觉,绝对神清气爽,烦恼也跟着烟消云散!
此外,平日里带孩子多开阔眼界、增长见识,也能帮助他们跳脱出琐事的困扰,成为更有格局和境界的人。
(图片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侵删)
孩子能力提升之后,底气会更足,面对困难自然也会更加笃定哦。
培养孩子的逆商,源于父母的接纳和孩子的自我接纳。因为这代表着我尊重你并且爱你。
我们要相信,孩子能像弹簧一样,具有绝地反击的本领。而每一次的困境,都能成为铺垫下次成功的弹跳板。父母无法陪伴孩子一辈子,那就趁早帮他们练就面对失败的本领。